2025年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全面消除麻風危害,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發(fā)表時間:2025-01-17 20:40 ![]()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是怎么來的?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叫做國際麻風節(jié)。1954年,為喚起人們寬容地對待麻風病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由,鼓勵和幫助他們得到與其他病人一樣的治療和生活,法國慈善家佛勒豪在巴黎發(fā)起建立“國際麻風節(jié)“(每年元月份最后一個星期天),目的是消除恐懼和歧視,讓全世界了解麻風是可以治愈的,呼吁人們伸出援助之手。1987年11月27日中國麻風防治協(xié)會決定:自1988年起“國際麻風節(jié)”也作為“中國麻風節(jié)”。 ![]() 2025年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8屆“中國麻風節(jié)”。 今年的宣傳活動的主題為“全面消除麻風危害,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旨在堅持黨的領導、部門協(xié)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綜合防控機制,全面實施消除麻風危害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劃,持續(xù)提升公眾健康意識和素養(yǎng),全力實現(xiàn)我國全面消除麻風危害的目標,共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 什么是麻風??? 麻風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臨床表現(xiàn)為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 ![]() 麻風病的傳染源和傳染方式 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膚黏膜含有大量麻風桿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傳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 (1) 直接接觸傳染 通過含有麻風桿菌的皮膚或黏膜損害與有破損的健康人皮膚或黏膜的接觸所致,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感染發(fā)病有關,這是傳統(tǒng)認為麻風傳播的重要方式。 目前認為帶菌者咳嗽和噴嚏時的飛沫和懸滴通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是麻風桿菌傳播的主要途徑。 (2)間接接觸傳染 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很小。 ![]() 接觸了麻風病人一定會患病嗎? 麻風病的潛伏期一般2-5年,最長可達10余年。機體感染麻風桿菌后是否發(fā)病,與宿主對麻風桿菌的細胞免疫功能有直接關系。 免疫學研究表明,95%左右的健康人對麻風菌具有這種先天的免疫力,在接觸麻風患者后并不發(fā)病,只有少數(shù)人對麻風易感。因此,麻風病與結核病一樣,受感染的人多,而發(fā)病者卻少。 ![]() 麻風病的臨床表現(xiàn) 麻風病的癥狀主要包括皮膚和神經癥狀。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早期主要是皮膚上出現(xiàn)不痛不癢的淺色或紅色斑片。如不能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病期長時皮膚多伴有感覺減退或喪失,病情逐漸發(fā)展后可以出現(xiàn)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潰瘍等畸殘 麻風病病例1 麻風病病例2 ![]() 麻風病免費檢查及治療 麻風病是可以治愈的,并不可怕。治療麻風病藥物是國家免費提供。用藥3-7天就沒有傳染性,只要堅持每天服一次藥,門診治療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療程,效果良好。 早期及時治療可以避免各種麻風病殘疾的發(fā)生。患者治療期間能過正常的生活,不影響上學、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 ![]() 怎樣預防麻風病? 密切接觸活動性麻風病患者時需佩戴囗罩、接觸后洗手、注意個 人衛(wèi)生、加強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等都可以減少患麻風病的危險。 一旦發(fā)現(xiàn)麻風病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并接受醫(yī)生的診斷和治療,早期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減少傳染和致殘風險。對確診的麻風病患者進行早期治療,以消除傳染性。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麻風病的認識和了解,消除歧視和偏見。 【END】 |